認識張珍老師是先從看到他的畫開始的。
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。懷來縣董存瑞紀念館改擴建工程完工。董存瑞是65集團軍所屬部隊前身一部的戰斗英雄,筆者作為65集團軍軍史館負責人,決定帶兩名軍史館講解員到董存瑞紀念館參觀學習。
步入紀念館序廳,迎面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經典塑像,背景是以長城為主體的巍峨雄渾北方山色襯景,整體感覺極好。講解員介紹說是本市涿鹿老畫家張珍所畫,展廳里還有幾幅人物畫作品也出自他手,及至看到,感覺是一位修養全面很有實力的畫家。出自喜好,留下深刻印象。
再一次看到張珍老師作品,是數年后在時任國教辦主任于新民那里。于主任傾注很大精力,搜集整理張垣軍事歷史文化資料,已出版5本文集,當時正在匯編《張家口軍事文化書畫集》,書畫作品選自張垣有影響的實力派書畫家。出于同好,于主任拿出畫集樣本讓筆者過目,作品排序第5幅《馬水城之戰》占了兩個頁面,場面宏大,山水、人物結合,處置巧妙,中心人物很搶眼,一下吸引住了筆者,脫口讀出作者名字“張珍”,于主任接語問道:“你們認識?”“不認識,見過他幾幅畫”。于主任遂開始詳盡介紹張珍老師,始知張珍打小喜歡畫畫,有很扎實的美術基礎,其水墨人物畫師出有名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,他深入到部隊、學校、廠礦,搞展覽、畫宣傳畫、畫偉人毛主席像,整天忙個不停,充分地施展了他的繪畫才能和天賦,受到社會廣泛關注。因繪制毛主席像精準傳神,被武家溝煤礦錄為正式職工,成為文化宣傳工會干部,他也有了更充分的用武之地。這一時期,張珍以歌頌煤礦工人生產勞動場景為題材的白描稿《煤礦組畫》參加地區美展,在《河北工農兵畫刊》發表;水墨山水《礦山新貌》獲張家口繪畫比賽一等獎。改革開放初期,張珍先后參加了長春廣播學院、北京齊白石藝術函授學院的學習培訓,進入藝術創作活躍期。文化視野的開闊,使他的創作題材寬泛多變。參加全國9市獻給國際和平年繪畫創作活動,為董存瑞紀念館、沙城中學等機構創作歷史題材陳展作品。書畫藝事的繁多,使他涉獵廣泛,水粉、油畫、國畫、書法無所不能。及至古稀之年,受聘涿鹿縣老年大學,讓這些學員現場欣賞到張珍國畫山水、花鳥、人物的精妙。
于主任的詳述,使筆者對張珍老師有了相對比較多的了解,感覺他是一位忠厚老實、耐得寂寞、刻苦勤奮、有追求、有目標的藝術踐行者。但隨后不久與張珍老師的一次不意面敘,讓筆者由生了仰望之感。
于主任在注重搜集整理張垣軍事文化藝術資料的同時,也時刻關注著駐地旅游文創行業發展,提升內質,開發、利用、宣介好手頭的軍事文化藝術作品是他時?紤]的事情。在他整理編篡的一批扇面美術作品中,就有張珍老師的張垣軍事歷史題材畫作,為使作品盡可能的完美,好多細節于主任都與作者具體商榷。
承于主任抬愛,筆者有幸隨其前往張珍老師住所,聆聽扇面畫稿調改細節。
在張珍老師畫室,筆者大開眼界,看到多幅軍事歷史畫作。先行打開的是《馬水城之戰》,這幅四尺整張的軍事歷史題材畫作,品讀原稿比刊稿圖樣更有沖擊力。畫圖采用平視,右下角山體遮擋了中景城池民宅,關口凸現處戰旗飄揚,呼應著右側近處空闊地域兩員大將悍戰場面,人物形象生動傳神,中景若干混戰人員將戰場引向畫面外,遠景山坳及上長城,地域特征明顯,整幅畫著墨不多,戰場氣氛凸現,構思巧妙,匠心獨運。
馬水城之戰
軍事歷史題材創作,兵器、服飾、人文地理都要通曉,往往一件作品要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,好多作品數易其稿也是常有?粗锻聊局儭罚ǜ逡凰某哒麖、稿二扇面),《馬水城之戰》《少年董存瑞》《獨膽英雄》等一幅幅專題作品,出自一位上世紀四十年代生人的老者,每幅作品人物動態一招一式畫的又是那么到位,那么形神兼備,張珍老師敬業精神,實在是讓人刮目相看敬佩有加。
張珍老師藝履豐富,幾十年一以貫之堅持書學繪事,作品等身。筆者與張珍老師只是一面之交,感念執著,心生敬仰,成此短文,難免掛一漏萬,好在俱道適往,情采自凝,張珍老師靠作品立身,筆者亦無需多言。ɡm慧龍)
畫家簡介:張珍,男,1946年出生,自幼喜愛書畫,中學時受到美術教育家黃兆勛老師的培養。長期在涿鹿縣煤礦從事宣傳放映工作。1986年結業于長春函授學院,1990年畢業于北京齊白石藝術函授院。2003年退休后,受聘于涿鹿縣利成畫院,2011年受聘于涿鹿縣老年大學任國畫、書法教師至今。出版有《張珍書畫作品集》一書。
2022年9月15日《張家口日報》第6版長城文化版
本站部分信息源自網絡,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;網站部分內容源自網友及商家,對相關內容的真實性不承擔任何責任
|